柏金遜症-手術治療

柏金遜症困擾無數患者,有很多病人因此問到:「能否用手術治療呢?」

一般人所知道的手術,大多是切除式的,總之把有問題的部分切除便是了。不過,柏金遜症是腦幹中的「黑質」細胞退化,導致「基底」缺乏「多巴胺」而造成病徴,怎樣在腦部做手術才能治療柏金遜症,是腦科醫生一直在研究的目標。

其實早在1939年,外國已有先驅者嘗試不同手術方式去醫治柏金遜症,包括開腦手術,即打開頭蓋骨去切除部分相關的腦組織,有些個案可以控制手震,但換來手部乏力或其他嚴重併發症。其後,立體定位技術誕生了,醫生可以用更準確地以微創方式,燒灼小部分腦組織,務求破壞該部位的功能,治療手震或不由自主擺動之病徴。

以上手術所造成的破壞都是不能逆轉的,如果手術效果不理想,也難以補救,自「深層腦部刺激術」面世後,便取代了舊有技術。這種新方法都是運用微創方法,在立體定位和微型電極監控的幫助下,將電擊植入深層腦部,再經導線連接到脈沖產生器。脈沖產生器一般是植入胸前皮膚之下,會產生微量電流刺激深層腦部,舒緩柏金遜症的症狀,提高活動能力。

「深層腦部刺激術」適用於較後期的患者,而仍然保持一定的行動能力和良好精神狀態,並長期服用「多巴胺」藥物而出現「開關」、不由自主擺動等「運動障礙」之副作用,經醫生無數次調較也徒然的情況下,便至為適合。如果病人服用「多巴胺」藥物從來都沒有反應,手術也幫不了忙,其他非典型柏金遜症患者也不適合做比手術。

做腦部手術一般都要全身麻醉,以防病人在不安的情緒下郁動身體,影響手術,不過,「深層腦部刺激術」的部分過程偏偏要病人在清醒狀態下進行手術!因為醫生在擺放電極位置時,要即時測試治療效果,而需要病人給予反應,再作調整。醫護人員會預先講解手術過程,而病人做足心理準備下都不會有什麼問題。

作者:盧文偉醫生    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

(2016年9月15日於信報發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