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風的治療

我在醫院替家屬講解病情:「你父親中風已經六小時,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,所以他不適合接受溶血治療。」女兒好生失望。

以上情境時有發生,所以醫治急性中風都是分秒必爭。腦血管一旦被堵塞,血流不通,腦細胞便會因缺氧而在數小時内急速死亡,如果我們能把握這個時機,將堵塞的血管打通,便有望恢復血流,挽救周邊缺血的腦組織。而愈早治療,腦細胞就愈救得多,所以,歐美的中風醫療中心都以time is brain這口號,呼籲大眾萬出現病徵時必需及早求診 。

這種療法雖要在病人靜脈注射「溶血劑」,藥物流至剛堵塞的腦血管,便會溶化血塊。要達致通血管的效果,血塊就要夠「新鮮」,亦即是在未完全凝固之前落藥才能溶化血塊。

水能載舟,也能覆舟,溶血劑既然能打通堵塞了的腦血管, 自然也可令身體其他傷口流血,甚至引起內出血、腦出血等嚴重副作用,因此,如果病人短期內有頭部創傷、腦腫瘤、出血、凝血疾病、血壓過高等都不適合接受溶血治療。

研究指出,在中風起之黃金三小時內注射溶血劑才會得出最佳效果,就算在這三小時內,也是愈早用藥愈好,亦即在一小時內落藥會比兩小時才落藥的所救的腦細胞會更多;過時用藥,不但無效,而且更要承受如出血等嚴重副作用之風險。

實際上,由發現中風病徵,到乘車往醫院,等候見醫生,做腦掃描,到等報告後,才可開始用藥。不難想像要在三小時内完成以上所有步驟,絕對是在上演生死時速,當中每個環節都不能鬆懈。因此,病人到達急症室後,如何縮短每個環節之等候時間,全賴各個部門之間通力合作,所以自從溶血治療法面世後,醫院便要成立「中風團隊」,制定一套特快流程,讓中風患者一抵達急症室便能以「特快專線」形式完成所有檢查程序以決定是否適合溶血治療。

大眾也要熟悉中風徵兆,例如面部出現不對稱情況、說話受影響、手腳不能動等,一有懷疑便要儘快求診。

作者:盧文偉醫生    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

(2015年2月5日於信報發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