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中學時老師曾經問過這個問題:「同學們,乘搭哪種交通工具去旅行最舒服?」 今時不同往日,以前我們很少機會去旅行,那像現今的學生般動輒去遊學團?所以很單純地以為去旅行當然是搭飛機,並且覺得飛機飛得快,必定很好玩,踴躍舉手回答,誰知道標準答案其實是坐郵輪。那時年紀小,百思不得其解,待長大後,坐過飛機和郵輪旅行方才明白箇中原因。

坐郵輪的好處多到不能細數,唯獨是有暈船浪這個問題。何解坐船會度致頭暈?首先要明白大腦如何感受身體活動。當我們走動時,眼睛自然捕捉影像移動。另外,我們的內耳有對天然感應器,就算閉上眼睛也可感受到身體擺動情況。大腦將這兩個器官收集的訊號作綜合分析,以了解身體平衡和活動的狀態。在正常情況下,眼耳所提供的訊號應是一致的,但我們坐船時,船艙看似紋風不動,但內耳卻能仔細感應船身隨浪搖擺,眼耳分別接收不一致的一動一靜混淆訊號,使大腦無所適從,形成不平衡的暈眩感覺。

坐郵輪一般都有幾天以上的旅程,暈浪多天絕非出奇,身體不久便會適應。奇怪的是,如果旅程時間長,暈浪可待旅程完結和上岸後才出現!相信這是因為大腦在船上適應了搖晃狀態,一旦返回陸地,大腦反而不習慣平穩不動的地面!情況尤如坐飛機到美加,當你已適應了當地時差,返港後反而要重新再適應一次,而引起不適一樣。這些病徵持續一兩天尚算正常,但有病例暈足數週,甚至超過一年,名為「上岸綜合症」Disembarkment (Mal de debarquement) syndrome,醫學上暫時仍未能解釋病因 。

這病症非常罕見,但我最近診治了一名年青人,竟然懷疑自己患有這病,他訴說自參加完半天遊船河後,便一直頭暈了數週,看過醫生吃了藥也無濟於事,於是自行上網找尋答案,發現這病剛好描述他狀況,非常困擾。

根據醫學上“common things come first”的基本法則,我們每日見的症通常都是常見的,遇上罕見案例的機會不大,所以斷症時不應鑽牛角尖。但見這名病人神情緊張,細問下,他頭暈並非持續,而是間歇不定,每次發作都令他驚慌和擔心自己暈倒。我的結論是他當初確有暈船浪,帶來的緊張情緒誘發他「驚恐症」發作,待他上網得悉此病而 對號入座後,心情就更沈重。驚恐症可以引起頭暈,但跟他暈浪所致的頭暈不一樣,可惜他將兩者混淆,結果愈驚愈暈,而愈暈就愈驚,造成無止境的頭暈。經過我細心解釋和安慰,配合藥物治療,他已痊癒了。

作者:盧文偉醫生     腦神經科專科醫生

(2013年11月4日 於明報發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