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有柏金遜症的黃伯,行動非常緩慢,面部表情僵硬,甫坐下便說自己病情差了,我順理成章提出加藥建議,黄伯想也不想便說:「不用了,遲點再算,再差才加罷!」我答道:「你現在已經夠差了,不能再拖!」他緩緩地說:「現在吃這麼多,我怕將來沒有藥可吃啊!」

相信不少病人都有黃伯的想法,尤以長者為甚。他們認為用藥如理財,要慳住用,錢花光了,將來就無得用。他們年青時勤奮節儉,盡量約束自己的慾望,捱得就捱,不會隨便花費。認為只要秉承這種審慎理財的態度,並持之以恆,假以時日自然大有收成。於是習慣成自然,年紀大了,想法依舊,年輕時的儲備仍然不會動用,為的是留給下一代。很可惜,這種默守成規的想法用在處理自己的疾病上就絕不適合。

我常見有些人寧願忍受柏金遜症帶來的身體不適,也不想花費在藥物上,總之捱得就捱;有些人擔心柏金遜藥好像抗生素般,食得多會形成抗藥性,所以不宜多吃,病情不太差就忍下;另有些人想像醫病如臨大敵,當身上只有少量彈藥抗敵,就想盡量拖延使用,妄想以雙拳能抵多久就多久,否則子彈一早用光,之後如何對付更頑強的敵人呢?

其實既然有病徵纏繞,病情又日漸惡化,病人又何苦勉強自己而抗拒加藥呢? 尤其是柏金遜症這類腦退化病,病情只會隨年月加深。柏金遜症患者的腦部因退化而減少分泌一種名叫「多巴胺」的物質,引致全身活動緩慢,服藥的目的是補充不足的「多巴胺」以紓緩病徵,但不可治癒。另外,病人的遲緩問題只會隨年月加深,所以只能依靠增加藥量才可保持身體活動暢順。否則因徵狀加深,動作緩慢,妨礙日常生活、運動及工作,做事又提不起勁,造成心情低落,長此下去,身心自然急劇衰老。病人的手腳不動,亦會使到肌肉、關節、心肺功能等都下滑,容易引起骨折。

總之,病人在發病初期應立即接受適量的藥物治療,並且要多做運動鍛鍊體魄,心情自然開朗,亦只有這樣才會有持久力走下去。拖延治療,絕對是下下之策。

作者:盧文偉醫生    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

(2013年9月12日於信報發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