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動脈狹窄, 中風

中風的成因可分為「缺血性」及「出血性」,其中「頸動脈狹窄」是「缺血性中風」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。頸動脈是由心臟通往腦部的主要血管,而所謂的「頸動脈狹窄」,則多是由於血管老化,血管內壁逐漸撕裂,加上膽固醇積聚,形成積聚在頸動脈的「粥樣斑塊」,令頸動脈逐漸變窄。情況嚴重時,可致腦部供血不足,形成「缺血性中風」。

頸動脈狹窄

以上病情,患者以中年人士及長者較多,他們亦往往帶有各類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,例如「三高」(高血壓、糖尿及膽固醇)等。 若不幸患上「缺血性中風」,需找出原因,預防再次中風,其中包括弄清楚有否患有「頸動脈狹窄」,只要盡快發現並接受治療,就可大幅減少再次中風的機會。要對症下藥,除口服藥物治療外,需以外科手術取出斑塊,亦可使用支架打通堵塞了的血管。

頸動脈超聲波-頸動脈狹窄

檢查頸動脈,醫生可透過超聲波、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方式為患者進行診斷,其中又因超聲波檢查較為方便、安全及不帶有輻射,成為最常用的檢查方式。

總之,若不幸中風,記緊要找出原因。此外,預防勝於治療,高危人士想評估中風風險,也可以用超聲波檢查有否患上「頸動脈狹窄」。

作者:盧文偉醫生    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

(2013年01月21日於AM730 醫ZONE發表)